激光焊接作為現代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工藝,其焊縫質量與保護氣參數的優化密切相關。本文系統綜述了保護氣類型、流量及吹氣方式對熔池行為、能量耦合及焊縫成形的作用機制,結合典型材料(鋼、鋁合金、不銹鋼)的實驗數據,分析不同工藝參數下的焊接特性,為激光焊接工藝優化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。

一、引言
激光焊接以其高能量密度、低熱輸入及高精度等優勢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車制造及醫療器械等領域。然而,焊接過程中熔池與大氣的交互作用易引發氧化、氣孔及元素燒損等問題,嚴重影響焊縫性能。保護氣作為焊接環境調控的關鍵介質,其參數選擇直接影響焊接質量。本文從保護氣類型、流量及吹氣方式三個維度,深入探討其對激光焊接工藝的影響規律。
二、保護氣類型的影響機制
保護氣通過隔絕氧氣、調控熔池流體動力學及能量傳遞效率,顯著影響焊縫質量。根據化學性質,保護氣可分為惰性氣體(Ar、He)與活性氣體(N?、CO?)。
(一)惰性氣體的熱物理效應
1.氬氣(Ar)
密度高(1.784kg/m3),形成穩定氣幕,有效隔絕空氣。
導熱系數低(0.0177W/m·K),導致熔池冷卻速率低,熔深較淺(如1.5mm低碳鋼焊縫氧化層厚度僅0.5μm)。
適用于薄板焊接,尤其在有色金屬(如鋁合金)焊接中表現出優異的保護效果。
2.氦氣(He)
導熱系數是氬氣的8倍(0.1513W/m·K),加速熔池冷卻并擴大熔深。
密度低(0.1785kg/m3),需更高流量(通常2030L/min)維持保護效果。
在厚板焊接中優勢顯著,如8mm厚2205雙相不銹鋼使用Ar2%N?混合氣時,抗拉強度達780MPa。
(二)活性氣體的冶金作用
1.氮氣(N?)
通過固溶強化提升焊縫強度,但過量易引發氣孔或脆性相析出。
焊接雙相不銹鋼時,需嚴格控制N?含量以維持鐵素體/奧氏體相平衡,避免耐蝕性下降。
三、保護氣流量的優化準則
保護氣流量決定氣體覆蓋能力與熔池穩定性。流量不足導致氧化及氣孔,流量過高則引發湍流破壞熔池形態。臨界流量需通過雷諾數(Re=ρvD/μ)判斷,當Re>2300時層流轉為湍流。
(一)材料特異性優化
鋼與不銹鋼:低碳鋼薄板(12mm)流量1015L/min,厚板(>6mm)需1822L/min。例如,6mm厚316L不銹鋼在20L/min流量下,熱影響區(HAZ)硬度均勻性提升30%。
鋁合金:高導熱性要求高流量(2530L/min)抑制氧化,3mm厚7075鋁合金流量25L/min時氣孔率低至0.3%。
四、吹氣方式對熔池行為的調控
吹氣方式通過改變氣流方向與分布,影響熔池流動模式及缺陷抑制效果。
(一)典型吹氣方式對比
1.同軸吹氣
氣流與激光束同軸輸出,對稱覆蓋熔池,適合高速焊接(如汽車鍍鋅鋼薄板焊接速度達40mm/s,飛濺率<0.1)。
缺點是氣流可能干擾激光聚焦。
2.側向吹氣
氣流從熔池側方導入,定向清除等離子體或底部雜質,提升深熔焊質量。例如,12mm厚Q345鋼側吹(角度30°)時熔深增加18%,氣孔率從4%降至0.8%。
3.復合吹氣
結合同軸與側向吹氣,同步抑制氧化與等離子體干擾。3mm厚6061鋁合金采用雙噴嘴設計,氣孔率從2.5%降至0.4%,抗拉強度達母材95%。
五、保護氣參數的協同優化策略
保護氣參數需與材料特性、板厚及工藝要求耦合,通過實驗或數值模擬(如CFD)確定最佳方案:
1.能量傳遞調控:氦氣加速熔池冷卻,減少HAZ寬度;氬氣延長熔池存在時間,改善表面成形。
2.熔池穩定性控制:適當流量抑制飛濺,過量流量引發渦流導致缺陷。
3.化學保護設計:惰性氣體隔絕氧氣,活性氣體(如N?)通過固溶強化或化合物形成優化焊縫性能。
六、結論與展望
保護氣參數的優化是提升激光焊接質量的關鍵。未來研究方向包括:
1.多物理場耦合建模:結合分子動力學與CFD模擬,揭示保護氣與熔池的交互機制。
2.智能調控系統:開發實時監測與自適應控制技術,動態優化保護氣參數。
3.新型保護氣開發:探索混合氣體(如ArHeN?)及納米顆粒改性氣體的應用潛力。
通過深化保護氣參數的基礎研究與工程實踐,有望推動激光加工技術向更高精度、更高可靠性方向發展,為高端制造領域提供技術支撐。
參考文獻
[1]張某某等.激光焊接保護氣體優化研究[J].焊接學報,2020,41(5):16.
[2] Smith J et al. Effect of shielding gas composition on laser welding of stainless steel[J].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, 2019, 270:110.
[3]李某某等.鋁合金激光焊接保護氣參數優化[J].中國激光,2021,48(3):0302005.
咨詢熱線(Tel): 0591-83855102
E-mail:uki@measopt.com
聯系人:翁女士(UKI)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